方法通过Fe3+与肝素复合的方法制备出肝素铁纳米粒;通过激光粒度仪(DLS)、Zeta电位仪、扫描力显微镜(SFM)、傅立叶红外光

方法通过Fe3+与肝素复合的方法制备出肝素铁纳米粒;通过激光粒度仪(DLS)、Zeta电位仪、扫描力显微镜(SF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肝素铁纳米粒的粒径分布、表面电位、粒子形态及偶联关系;通过甲苯胺蓝染色法测定了制备过程中剩余肝素浓度来计算肝素铁纳米粒中肝素含量;通过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的方法测定肝素铁纳米粒的抗凝血活性。结果Fe3+与肝素按不同比例复合可U0126浓度制备出粒径在(139.0~219.9)nm、Zeta电位在(-22.5~-36.5)mV的纳米粒;红外光谱显示,肝素的硫酸基团与铁离子发生了离子复合作用;Fe3+与肝素按不同比例复合制备出的纳米粒中肝素含量在29.5%~33.1%,抗凝血活性在43.2~46.5u.mg-1。结论Fe3+与肝素复合的方法可制备出一种新型具有抗凝血活性的肝素铁纳米粒。”
“目的通常:研究中药麻黄根(Ephedra root)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法分离,运用多种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麻黄根乙醇提取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2)、麻黄宁D(3)、麻黄宁E(4)、麻黄酚A(5)、表阿夫儿茶精(6)、辛酸乙酯(7)。结论:化合物1、2、6、7均为首次从该种中药中分离得到。”
“目的:探讨重型脑室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双侧脑室引流、尿激酶灌注、联合脑脊液置换、鞘内注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75例(治疗组),将其治疗效果与以前单侧引流75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治疗的75例病人的脑室通畅时间,意识转清时间,脑脊液转清时间与单侧引流组对比,时间明显缩短,总有效率明显提高,病死率明显下降。结论:双侧脑室引流、尿激酶灌注、联合脑脊液置换、鞘内注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安全有效。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