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GF通过与其受体c-Met结合后,激活其信号传导通路,促进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Hct-8、Hct-116、DLD-1的细胞生长增殖;同时增强c-Met通路中Akt、mTor、rpS6及Erk的蛋白表达水平;增强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 三.以c-Met为靶点,研发的小分子抑制剂SU11274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Hct-8、Hct-116、DLD-1的细胞周期改变、细胞增殖抑制均有作用,同时存在对药物剂量、时间的依赖性,且对K-ras基因野生型HT-29、Hct-8细胞抑制效果明显优于K-ras基因突变型Hct-116、DLD-1细胞。
四.以c-Met为靶点的SU11274及以MEK为靶点的PD98059联合给药,对人结肠癌K-ras基因突变型Hct-116、DLD-1细胞生长、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对细胞增殖抑制明显优于SU11274和PD98059单药作用。
肿瘤转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局部浸润、渗入血管、随血液循环系统转移并在其中存活、移出血管、在新的部位定居并增殖等诸多过程。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在肿瘤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上皮间质转化,上皮细胞失去了细胞极性,失去与基底膜的连接等上皮表型,获得了较高的迁移与侵袭、抗凋亡和降解细胞外基质的能力等间质表型。在乳腺癌中,上皮间质转化是肿瘤转移的必须步骤。现有的抗肿瘤转移药物的作用机理大都是杀伤肿瘤细胞来减少肿瘤数目。这种杀伤作用对正常细胞也造成了伤害,给病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查找更多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用4T1细胞系建立了Balb/c小鼠的乳腺癌自发转移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我们发现,五味子乙素可以减少乳腺癌的肺转移灶数目,延长乳腺癌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对早期、中期和晚期乳腺癌的手术治疗的同时辅以五味子乙素,均可以使小鼠生存时间延长。病理切片提示,五味子乙素降低了肿瘤细胞对周围肌肉组织的侵袭,使肿瘤细胞之间保持相对紧密的连接,抑制了其向间质细胞形态的转化。免疫组化的结果证明,所有这些现象的原因在于五味子乙素抑制了体内乳腺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过程。 细胞实验证明,五味子乙素抑制了TGF-β引起4T1细胞的形态变化。划痕试验证明,五味子乙素可以降低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证明,五味子乙素降低了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免疫荧光实验及Western蛋白电泳实验证明,五味子乙素抑制了4T1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过程。
Vorinostat半抑制浓度 综上所述,本项研究证明,五味子乙素在体内、体外均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五味子乙素具有较低的毒性,对正常细胞及肿瘤细胞均没有杀伤作用。目前,临床上尚无此类只作用于肿瘤转移过程的药物。本实验的结果表明,五味子乙素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开发前景。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为五味子乙素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对肝细胞癌SMMC-7721的上皮-间叶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 方法:应用传代细胞培养技术培养SMMC-7721细胞株,采用HGF最佳浓度处理该细胞株,通过Transwell实验、划痕实验、Wester LDN-193189浓度 blot技术研究HGF对肝癌细胞SMMC-7721 EMT的作用;同时,采用PI3K抑制物LY294002 10μmol/L预处理SMMC-7721细胞株,再加入相同浓度的HGF处理该细胞,然后与未经LY294002预处理的HGF作用细胞进行对比研究,探讨PI3K对于HGF作用机制的影响。 结果:(1)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显示HGF处理的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与未处理细胞相比明显增强,Wester blot结果显示HGF处理的细胞的N-cadherin、MMP-2、MMP-9、Vimentin表达增加,E-cadherin表达减少;(2)LY294002预处理后,细胞不再受HGF的影响,细胞的形态没有明显变化,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结果与未经处理的SMMC-7721相同;Wester blot结果显示:细胞的N-cadherin、MMP-2、MMP-9、Vimentin、E-cadherin的表达变化不明显。 结论:1.HGF能够促进SMMC-7721的上皮间叶转化、增强其侵袭和转移能力、降低细胞的黏附能力,这种作用是通过PI3K实现的;2.HGF与受体c-Met结合激活了PI3K,继而引起一系列的细胞内信号传导,促进肝细胞癌SMMC-7721的上皮间叶转化;3.HGF/c-Met系统参与了肝癌的形成,并且在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4.HGF可作为肝细胞癌治疗的一个重要靶点。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法(SABC)检测PTEN和PI3K在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异型增生、胃癌各组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为胃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择临床及病理资料齐全的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2008~2009年的胃镜及手术活检标本,单纯性浅表性胃炎19例,单纯性萎缩性胃炎11例;浅表伴肠化5例,萎缩伴肠化14例;浅表伴轻度异型增生9例,中度异型增生5例,重度异型增生6例;萎缩伴轻度异型增生11例,中度异型增生3例,重度异型增生3例;高分化胃腺癌13例,中分化胃腺癌11例,低分化胃腺癌17例,粘膜内癌2例。采用SABC法检测各组胃粘膜组织中PTEN和PI3K表达的情况。对实验所得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1)PTEN蛋白定位于胃粘膜细胞浆,在慢性胃炎阳性表达率94%,异型增生88.9%,胃癌74.4%,差异有显著性(P=0.